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风险管理支撑技术体系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流域水质安全评估和预警工作尚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水库水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人工干扰等特征,更给这项研究增添了难度。对人工调蓄的大型河流型水库而言,如何从流域大尺度角度评估水质安全,并对流域开发等压力对水质的影响作出预测、预修等,都有待深入分
针对水环境安全的严峻形势,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从“水环境常规管理”向“水环境风险管理”转变。水环境安全评估与预警正是水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具有先觉性、预见性,能够为流域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十一五”期间依托国家水专项,虽然开展了水环境监控预警方面的大量实践探索,但大多数成果都集中在“突发性风险
通过水质监测获得水体的理化特征是评判河流健康的重要依据。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引起了全球大部分地表水体和部分地下水体水质恶化,化学物质对河流水质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水质理化参数可以直接对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和类型做出响应,成为河流健康评价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制定了大量的相关评价标准和法规来评价水质和防治水污染。目前
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 health)是新兴的生态系统管理学概念,是新的环境管理和生态系统管理目标。什么是河流健康状态?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河流健康并不是河流生态系统固有特性,所以河流健康无法用科学意义上的技术方法进行度量。凡赞同河流健康概念的学者,多是将其作为河流管理的种工具,强调河流生态系统
流域水文分区单元是依据影响水文现象、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分布规律等的因素,如气候、地形、河流水文特征、水化学特征和流域人类活动干扰(如土地利用变化、水利工程等非生物因素)等的某一方面,或是多方面综合而实行分区体系后划分的空间单元。由于流域内水文、地形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同一流域内呈现出定程度的相似性,不同流
生态水文分区是指在对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水文学、水资源学和生态水文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揭示流域自然生态水文系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规律及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水文系统干扰的规律,并进行整合和分区,从而划分生态水文的区域单元并在图上准确地反映出来。
保障饮水安全是关系到每个人日常生活、健康和切身利益的社会公益事业,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农村饮用水水质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体健康、农村稳定是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综合考虑农村饮水安全现状、水环境情况、人口密度、地形地貌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进展情况及前期研究基础条件
目前,饮水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水源污染严重。据四川省农业厅统计:2004 年全省化肥用量 215 万 t(纯),平均每公顷 550kg,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水体造成污染而设置的平均每公顷 225kg 的安全上限;农药 5 万 t/a,除草剂 2917t/a,杀鼠剂 13.5t/a,植物调节剂 145t/a,其中只有 10%~20%得到利用,80%~90%流失在
从新中国成立到 2007 年年底,中国政府在全国共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 300多万处,累计解决了 3.4 亿人的饮水困难。新世纪以来,特别是 2000 年 9 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后,我国政府针对到 2000 年年底仍有 3.79 亿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不安全的问题,承诺在 2015 年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家不断
水是生命的中心,生命的母亲,即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全球 80%的疾病与直接饮用不清洁的水有关。截至 2004 年年底,全世界仍有 11 亿人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26 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0,每天约有 3900 名儿童死于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