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目标管理包括水环境基准标准、控制单元容量总量控制、固定源排污许可管理水环境风险管控、水生态健康管控、水质目标管理业务化平台构建等技术内容。
水质目标指标体系由生态流量、水体理化、风险污染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等指标构成。水环境基准标准是水生态环境目标确定的依据。基于水环境基准标准,开展水生态环境退化诊断和关键胁迫因子识别,针对不同环境问题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D针对水质超标问题,计算控制单元水环境容量总量,开展污染源最大日排放负荷分配,实施固定源排污许可管理制度:2针对突发性、累积性水环境潜在风险问题,建立以水环境风险评估、风险污染物识别、水环境风险预警和应急管控等为核心的水环境管控技术体系,3针对生态流量不足、水生境退化等非化学胁迫问题,算施生态流量保障、水生态空间管控和水生态承载力调控等技术手段,恢复流域水生态健康状态。
最后,制定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方案,通过建设水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水质目标管理业务化平台,实现“四水”协同管控。
因此,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作为近年来新发展的技术模式,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是强调水生态完整性保护,强调生态流量目标、水体理化目标、水风险管控目标、生物完整性目标的共同保护:二是强调以流域压力-水生态环境的响应关系为基础,针对性实施适用性管理措施:三是强调“四水”的协同管控,不仅是过去的水污染管控,根据流域环境问题需求,还要综合实施水环境风险管控、生态流量保障和水生态承载力调控等管理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