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的中心,生命的母亲,即生命之源、生态之基。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水质决定体质,体质决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统计,全球 80%的疾病与直接饮用不清洁的水有关。截至 2004 年年底,全世界仍有 11 亿人得不到安全的饮用水,26 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0,每天约有 3900 名儿童死于由不洁水源导致的疾病。
饮用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求,保障稳定、洁净、安全的饮用水是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利益和政府的不二职责。水安全问题一直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及一些国际组织均对饮用水安全高度重视。2000 年 9 月《联合国千年宣言》(United Nations Millemmium Declaration)提出:在 2015 年年底前,要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已承诺最迟在 2015 年实现上述目标。欧盟对各成员国饮用水水源地进行福样检测,自 2000 年以来发布了 4 期饮用水水质的检测报告,分析了欧洲饮用水水质改善的情况[]。美国于 1969 年调查了 1000 个社区,发现 41%的社区饮用水水质不达标;1972 年新奥良河检出 36 种有机化合物;1974 年发现饮水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rihalomethans,THMs),引发民众对饮用水法规和标准的极大关注,在此情况下,美国国会于 1974 年颁布了新的《安全饮水法》(Safety Drinking WatelAct,SDWA),在 1986 年、1996 年分别进行了修订,使饮用水法规标准日趋完善叨。
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安全的饮用水依赖于当地的地理特征、环境保护和相关技术推广应用的成效,因此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水安全问题通常比发达地区要严重得多。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农村人口比例较大,水资源相对紧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近年来极端气候多发、频发,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变,长期以来许多农村地区饮水安全问题突出,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到 2004 年年底,全国农村地区仍有 3.23 亿人饮水不安全,占农村总人口的 34%叫;其中,水质不达标涉及人口约 2.26 亿,占70%:水量不足、保证率低下和取水不方便涉及人口约 9558 万,占 30%;按地区统计,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别为 1.25 亿、.38 亿、6985万明。我国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经济与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水安全问题尤其突出。